承接業務
承接各級各類市政、公路、橋梁、隧道、水利水電、工民建、土石方、裝飾裝修、環保、燈光照明、電力、礦山、冶煉等多項工程的施工
當前位置:
首頁
/
/
/
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

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

訪問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724號

《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已经2019年12月4日国务院第7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總理  李克強 

2019年12月30日          

 

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爲了規範農民工工資支付行爲,保障農民工按時足額獲得工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及有關法律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農民工,是指爲用人單位提供勞動的農村居民。

本條例所稱工資,是指農民工爲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後應當獲得的勞動報酬。

第三條 農民工有按時足額獲得工資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拖欠農民工工資。

農民工應當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完成勞動任務。

第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負責,建立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協調機制,加強監管能力建設,健全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目標責任制,並納入對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進行考核和監督的內容。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加強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矛盾的排查和調處工作,防範和化解矛盾,及時調解糾紛。

第五條 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應當堅持市場主體負責、政府依法監管、社會協同監督,按照源頭治理、預防爲主、防治結合、標本兼治的要求,依法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第六條 用人單位實行農民工勞動用工實名制管理,與招用的農民工書面約定或者通過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規定工資支付標准、支付時間、支付方式等內容。

第七條 人力資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指导和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检查,查处有关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

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等相關行業工程建設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履行行業監管責任,督辦因違法發包、轉包、違法分包、挂靠、拖欠工程款等導致的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

發展改革等部門按照職責負責政府投資項目的審批管理,依法審查政府投資項目的資金來源和籌措方式,按規定及時安排政府投資,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組織對拖欠農民工工資失信聯合懲戒對象依法依規予以限制和懲戒。

財政部門負責政府投資資金的預算管理,根據經批准的預算按規定及時足額撥付政府投資資金。

公安機關負責及時受理、偵辦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依法處置因農民工工資拖欠引發的社會治安案件。

司法行政、自然資源、人民銀行、審計、國有資産管理、稅務、市場監管、金融監管等部門,按照職責做好與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相關的工作。

第八條 工會、共産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等組織按照職責依法維護農民工獲得工資的權利。

第九條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法律法規政策的公益宣傳和先進典型的報道,依法加強對拖欠農民工工資違法行爲的輿論監督,引導用人單位增強依法用工、按時足額支付工資的法律意識,引導農民工依法維權。

第十條 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有權依法投訴,或者申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和提起訴訟。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有权向人力資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

人力資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公开举报投诉电话、网站等渠道,依法接受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举报、投诉。对于举报、投诉的处理实行首问负责制,属于本部门受理的,应当依法及时处理;不属于本部门受理的,应当及时转送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投诉人。

第二章 工資支付形式與周期

第十一條 農民工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通過銀行轉賬或者現金支付給農民工本人,不得以實物或者有價證券等其他形式替代。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與農民工書面約定或者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規定的工資支付周期和具體支付日期足額支付工資。

第十三條 實行月、周、日、小時工資制的,按照月、周、日、小時爲周期支付工資;實行計件工資制的,工資支付周期由雙方依法約定。

第十四條 用人單位與農民工書面約定或者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規定的具體支付日期,可以在農民工提供勞動的當期或者次期。具體支付日期遇法定節假日或者休息日的,應當在法定節假日或者休息日前支付。

用人單位因不可抗力未能在支付日期支付工資的,應當在不可抗力消除後及時支付。

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工資支付周期編制書面工資支付台賬,並至少保存3年。

书面工资支付台账应当包括用人单位名称,支付周期,支付日期,支付对象姓名、身份证号码、聯系方式,工作时间,应发工资项目及数额,代扣、代缴、扣除项目和数额,实发工资数额,银行代发工资凭证或者农民工签字等内容。

用人單位向農民工支付工資時,應當提供農民工本人的工資清單。

第三章 工資清償

第十六條 用人單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應當依法予以清償。

第十七條 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的單位招用農民工,農民工已經付出勞動而未獲得工資的,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執行。

第十八條 用工單位使用個人、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的單位或者未依法取得勞務派遣許可證的單位派遣的農民工,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由用工單位清償,並可以依法進行追償。

第十九條 用人單位將工作任務發包給個人或者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的單位,導致拖欠所招用農民工工資的,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執行。

用人單位允許個人、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或者未取得相應資質的單位以用人單位的名義對外經營,導致拖欠所招用農民工工資的,由用人單位清償,並可以依法進行追償。

第二十條 合夥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應當依法予以清償;不清償的,由出資人依法清償。

第二十一條 用人單位合並或者分立時,應當在實施合並或者分立前依法清償拖欠的農民工工資;經與農民工書面協商一致的,可以由合並或者分立後承繼其權利和義務的用人單位清償。

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或者登記證書、被責令關閉、被撤銷或者依法解散的,應當在申請注銷登記前依法清償拖欠的農民工工資。

未依據前款規定清償農民工工資的用人單位主要出資人,應當在注冊新用人單位前清償拖欠的農民工工資。

第四章 工程建設領域特別規定

第二十三條 建設單位應當有滿足施工所需要的資金安排。沒有滿足施工所需要的資金安排的,工程建設項目不得開工建設;依法需要辦理施工許可證的,相關行業工程建設主管部門不予頒發施工許可證。

政府投資項目所需資金,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落實到位,不得由施工單位墊資建設。

第二十四條 建設單位應當向施工單位提供工程款支付擔保。

建設單位與施工總承包單位依法訂立書面工程施工合同,應當約定工程款計量周期、工程款進度結算辦法以及人工費用撥付周期,並按照保障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支付的要求約定人工費用。人工費用撥付周期不得超過1個月。

建設單位與施工總承包單位應當將工程施工合同保存備查。

第二十五條 施工總承包單位與分包單位依法訂立書面分包合同,應當約定工程款計量周期、工程款進度結算辦法。

第二十六條 施工總承包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開設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專項用于支付該工程建設項目農民工工資。

開設、使用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有關資料應當由施工總承包單位妥善保存備查。

第二十七條 金融机构应当优化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开设服务流程,做好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的日常管理工作;发现资金未按约定拨付等情况的,及时通知施工总承包单位,由施工总承包单位报告人力資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并纳入欠薪预警系统。

工程完工且未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施工總承包單位公示30日後,可以申請注銷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賬戶內余額歸施工總承包單位所有。

第二十八條 施工總承包單位或者分包單位應當依法與所招用的農民工訂立勞動合同並進行用工實名登記,具備條件的行業應當通過相應的管理服務信息平台進行用工實名登記、管理。未與施工總承包單位或者分包單位訂立勞動合同並進行用工實名登記的人員,不得進入項目現場施工。

施工總承包單位應當在工程項目部配備勞資專管員,對分包單位勞動用工實施監督管理,掌握施工現場用工、考勤、工資支付等情況,審核分包單位編制的農民工工資支付表,分包單位應當予以配合。

施工總承包單位、分包單位應當建立用工管理台賬,並保存至工程完工且工資全部結清後至少3年。

第二十九條 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及時撥付工程款,並將人工費用及時足額撥付至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加強對施工總承包單位按時足額支付農民工工資的監督。

因建設單位未按照合同約定及時撥付工程款導致農民工工資拖欠的,建設單位應當以未結清的工程款爲限先行墊付被拖欠的農民工工資。

建设单位应当以项目为单位建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协调机制和工资拖欠预防机制,督促施工总承包单位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妥善处理与农民工工资支付相关的矛盾纠纷。发生农民工集体讨薪事件的,建设单位应当会同施工总承包单位及时处理,并向项目所在地人力資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第三十條 分包單位對所招用農民工的實名制管理和工資支付負直接責任。

施工總承包單位對分包單位勞動用工和工資發放等情況進行監督。

分包單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由施工總承包單位先行清償,再依法進行追償。

工程建設項目轉包,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由施工總承包單位先行清償,再依法進行追償。

第三十一條 工程建設領域推行分包單位農民工工資委托施工總承包單位代發制度。

分包單位應當按月考核農民工工作量並編制工資支付表,經農民工本人簽字確認後,與當月工程進度等情況一並交施工總承包單位。

施工總承包單位根據分包單位編制的工資支付表,通過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直接將工資支付到農民工本人的銀行賬戶,並向分包單位提供代發工資憑證。

用于支付農民工工資的銀行賬戶所綁定的農民工本人社會保障卡或者銀行卡,用人單位或者其他人員不得以任何理由扣押或者變相扣押。

第三十二條 施工總承包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存儲工資保證金,專項用于支付爲所承包工程提供勞動的農民工被拖欠的工資。

工資保證金實行差異化存儲辦法,對一定時期內未發生工資拖欠的單位實行減免措施,對發生工資拖欠的單位適當提高存儲比例。工資保證金可以用金融機構保函替代。

工资保证金的存储比例、存储形式、减免措施等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人力資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三十三條 除法律另有規定外,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資金和工資保證金不得因支付爲本項目提供勞動的農民工工資之外的原因被查封、凍結或者劃撥。

第三十四條 施工總承包單位應當在施工現場醒目位置設立維權信息告示牌,明示下列事項:

(一)建設單位、施工總承包單位及所在項目部、分包單位、相關行業工程建設主管部門、勞資專管員等基本信息;

(二)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工資支付日期等基本信息;

(三)相關行業工程建設主管部門和勞動保障監察投訴舉報電話、勞動爭議調解仲裁申請渠道、法律援助申請渠道、公共法律服務熱線等信息。

第三十五條 建设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或者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因工程数量、质量、造价等产生争议的,建设单位不得因争议不按照本条例第二十四條的规定拨付工程款中的人工费用,施工总承包单位也不得因争议不按照规定代发工资。

第三十六條 建設單位或者施工總承包單位將建設工程發包或者分包給個人或者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的單位,導致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由建設單位或者施工總承包單位清償。

施工單位允許其他單位和個人以施工單位的名義對外承攬建設工程,導致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由施工單位清償。

第三十七條 工程建設項目違反國土空間規劃、工程建設等法律法規,導致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由建設單位清償。

第五章 監督檢查

第三十八條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实现人力資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司法行政、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的工程项目审批、资金落实、施工许可、劳动用工、工资支付等信息及时共享。

人力資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根据水电燃气供应、物业管理、信贷、税收等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监控和预警工资支付隐患并做好防范工作,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税务等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九條 人力資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加强对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支付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施工总承包单位代发工资、工资保证金存储、维权信息公示等情况的监督检查,预防和减少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发生。

第四十條 人力資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时,需要依法查询相关单位金融账户和相关当事人拥有房产、车辆等情况的,应当经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有关金融机构和登记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四十一條 人力資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时,发生用人单位拒不配合调查、清偿责任主体及相关当事人無法联系等情形的,可以请求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协助处理。

人力資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发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涉嫌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审查并作出决定。

第四十二條 人力資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作出责令支付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的决定,相关单位不支付的,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三條 相關行業工程建設主管部門應當依法規範本領域建設市場秩序,對違法發包、轉包、違法分包、挂靠等行爲進行查處,並對導致拖欠農民工工資的違法行爲及時予以制止、糾正。

第四十四條 財政部門、審計機關和相關行業工程建設主管部門按照職責,依法對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單位按照工程施工合同約定向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撥付資金情況進行監督。

第四十五條 司法行政部門和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將農民工列爲法律援助的重點對象,並依法爲請求支付工資的農民工提供便捷的法律援助。

公共法律服務相關機構應當積極參與相關訴訟、咨詢、調解等活動,幫助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第四十六條 人力資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要求,通过以案释法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

第四十七條 人力資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用人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对用人单位开展守法诚信等级评价。

用人单位有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的,由人力資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必要时可以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向媒体公开曝光。

第四十八條 用人單位拖欠農民工工資,情節嚴重或者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影響的,有關部門應當將該用人單位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列入拖欠農民工工資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在政府資金支持、政府采購、招投標、融資貸款、市場准入、稅收優惠、評優評先、交通出行等方面依法依規予以限制。

拖欠农民工工资需要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的具体情形,由国务院人力資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第四十九條 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供工程款支付擔保或者政府投資項目拖欠工程款,導致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限制其新建項目,並記入信用記錄,納入國家信用信息系統進行公示。

第五十條 農民工與用人單位就拖欠工資存在爭議,用人單位應當提供依法由其保存的勞動合同、職工名冊、工資支付台賬和清單等材料;不提供的,依法承擔不利後果。

第五十一條 工会依法维护农民工工资权益,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发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请求人力資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五十二條 單位或者個人編造虛假事實或者采取非法手段討要農民工工資,或者以拖欠農民工工資爲名討要工程款的,依法予以處理。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執行。

第五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力資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以實物、有價證券等形式代替貨幣支付農民工工資;

(二)未編制工資支付台賬並依法保存,或者未向農民工提供工資清單;

(三)扣押或者變相扣押用于支付農民工工資的銀行賬戶所綁定的農民工本人社會保障卡或者銀行卡。

第五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力資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项目停工,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给予施工单位限制承接新工程、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等处罚:

(一)施工總承包單位未按規定開設或者使用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

(二)施工總承包單位未按規定存儲工資保證金或者未提供金融機構保函;

(三)施工總承包單位、分包單位未實行勞動用工實名制管理。

第五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力資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分包單位未按月考核農民工工作量、編制工資支付表並經農民工本人簽字確認;

(二)施工總承包單位未對分包單位勞動用工實施監督管理;

(三)分包單位未配合施工總承包單位對其勞動用工進行監督管理;

(四)施工總承包單位未實行施工現場維權信息公示制度。

第五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力資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项目停工,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供工程款支付擔保;

(二)建設單位未按約定及時足額向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撥付工程款中的人工費用;

(三)建設單位或者施工總承包單位拒不提供或者無法提供工程施工合同、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有關資料。

第五十八條 不依法配合人力資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查询相关单位金融账户的,由金融监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九條 政府投资项目政府投资资金不到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人力資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责令限期足额拨付所拖欠的资金;逾期不拨付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约谈直接责任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负责人,必要时进行通报,约谈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人。情节严重的,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规给予处分。

第六十條 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未经批准立项建设、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擅自增加投资概算、未及时拨付工程款等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除依法承担责任外,由人力資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约谈建设单位负责人,并作为其业绩考核、薪酬分配、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的重要依据。

第六十一條 对于建设资金不到位、违法违规开工建设的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人力資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依法对建设单位进行处罚;对建设单位负责人依法依规给予处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职责的,由有关机关依法依规给予处分。

第六十二條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财政、公安等部门和相关行业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履行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督管理职责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依规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六十三條 用人單位一時難以支付拖欠的農民工工資或者拖欠農民工工資逃匿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動用應急周轉金,先行墊付用人單位拖欠的農民工部分工資或者基本生活費。對已經墊付的應急周轉金,應當依法向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用人單位進行追償。

第六十四條 本條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上一個 :
下一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上一個 :
下一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版權信息

版權信息

發布時間:2023-06-08 16:07:48

 

簡報編輯:行政人事部

責任排版:行政人事部

版权所有:澳门一肖一码一必中一肖   浙ICP备16040841号-2   技术支持:中企動  昆明

网站累计訪問量:83250